9 月 12 日下午,以 “重塑・新生” 为主题的宁波国际服装节 30 周年主题研讨会在中国保险博物馆隆重举行。本次研讨会由宁波市服装协会牵头组织,中国服装协会、宁波市经信局、宁波市会展旅业有限公司大力支持,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、宁波财经学院、宁波晚报、重点服装企业相关代表齐聚一堂,围绕宁波国际服装节 30 周年举办必要性、市场化运作方向、行业发展机遇挑战及赋能企业举措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,为宁波时尚节暨服装节的未来发展注入新思考、明确新方向。
作为宁波服装产业发展的重要见证者与推动者,宁波国际服装节自创办以来,已陪伴行业走过近 30 年历程,见证了宁波从 “服装大市” 向 “服装强市” 的跨越,培育出雅戈尔、杉杉、太平鸟等一批知名品牌。当前,面对消费升级、产业变革及市场环境的新变化,服装节如何实现 “重塑・新生”,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。宁波市服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毛屹华在开场致辞中表示:“30 周年是宁波国际服装节的重要里程碑,更是全新起点。我们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,汇聚各方智慧,让服装节既能传承历史底蕴,又能顺应新时代需求,持续为宁波服装产业发展赋能。”
研讨环节中,企业代表结合自身实践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。雅戈尔代表回顾了 1997 年首届服装节联动央视提升品牌的历程,建议展会从 “以展为核心” 转向 “交流互动为重点”,打造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大会、消费者沙龙等场景,并整合媒体与艺人资源发展粉丝经济;杉杉代表则强调服装节应发挥 “带动整体经济” 的作用,通过艺术文化活动深化与市民的情感链接,同时挖掘新媒体互动潜能;太平鸟作为与服装节共同成长的品牌,提出 2026 年品牌 30 周年将与服装节联动,建议开展长周期预热活动,讲好品牌背后的 “人” 与 “物” 故事。此外,爱伊美、百慕、红色源、微度纺织、汉译服饰等企业分别从创新展会形式、完善供应链对接、支持中小设计工作室发展等角度建言,倡导以 “时尚特装市集” 替代传统标摊、推动 “全城皆秀场”、加强线上线下引流融合,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关注。
行业协会与院校代表则从产业协同与资源整合角度提出思考。中国服装协会顾问陈国强指出,服装节转型需顺应 “新时代、新需求、新动能”,打造首发经济新模式,实现 “线上线下融合” 与 “一次参展终身服务”,并建议借鉴进博会 “临展 + 常年展” 模式,用好宁波纺织服装进出口平台;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杨威强调,需整合宁波资源形成团队效应,通过专业活动带动文旅与时尚产业联动,同时为出海企业提供针对性支持;宁波财经学院宣传部副部长殷浩则围绕宁波 “宁波装、宁波帮、宁波港、宁波景” 四大名片,建议服装节 “走出展馆、抵达民众”,通过跨境电商合作、国际产业交流组织搭建等方式,提升产业国际影响力。
宁波市会展旅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慧敏表示,服装节是一项富有历史积淀、行业热爱与文化情怀的重要活动,应当积极焕发其新的生命力,全力推进相关工作的落实与创新。在此基础上,应着力打造“时尚文旅”融合概念,通过文旅、体育、商业等多元业态的联动,有效拉动消费,形成实质交易。同时,必须精准把握服装节作为展会本身的定位,以及各类参与受众的实际需求,确保活动策划与执行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,从而全面提升服装节的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。
政府部门与媒体代表也为服装节发展提供方向指引。宁波市经信局消费品处梅华处长明确,服装节 30 周年需坚持 “转型重塑”,从 “展示宁波时尚之都窗口”“推动产业发展推进器”“挖掘文化金名片”“市场化转型示范” 四大定位出发,结合跨境电商、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趋势,满足市场、产业与市民需求;宁波晚报产经新闻部主任乐骁立建议,服装节可加强与头部企业合作、吸引面辅料供应商参与,并利用 AI 技术实现展商信息智能化汇总,通过垂类媒体精准触达受众。
凝聚行业智慧,为宁波服装产业下一个 30 年谋篇布局
本次研讨会的召开,不仅为宁波国际服装节 30 周年筹备工作奠定坚实基础,更搭建了政府、企业、院校、媒体协同合作的沟通平台。宁波市服装协会将系统梳理本次研讨会的建议成果,进一步完善服装节规划方案,推动市场化运作模式创新,强化展会对企业品牌推广、市场拓展、技术交流的赋能作用。未来,协会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,凝聚行业力量,让宁波国际服装节在 “重塑” 中焕发新生,引领宁波服装产业在新征程上实现更高质量发展。